(资料图片)
梨花山景
雨余寒气浅,满园春献媚。只见绿茵起,更闻花香醉。这是莱山春天打开的绝佳时机。
春风的温存中,有一种花,没有梅花耐寒,没有桃花明艳,也没有樱花娇贵,这便是莱山的梨花。
春天来山东龙口七甲小镇,不登莱山,是一种遗憾。来莱山,不看梨花海,亦是一种遗憾。
顺着河畔向西而行,走过一座小木桥,桥下河水潺潺,欢快流淌,似乎告诉鱼儿:春天来了。穿过羊肠山路,春风摩挲两旁刚刚发芽的柳条儿,似乎告诉路人:春天真的来了。
从喧嚣闹市到静谧山野,细品着春天给予的和煦,浮躁的心会一下子安静下来。随风前行,如果空气中裹杂着深山林木的味道和略带甘露清醇的梨花香,那么,一定是面朝花海来到了莱山脚下。
沿缓坡而上,四周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时,把莱山浸染成连绵起伏的“雪山”,那些洁白的花朵,如不是春风拂暖,一定会以为冬天里俏皮的雪精灵来山中聚会。置身于梨花海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会一下子让你感受春天的惬意和梨花的魅力。
走进梨花树下,簇簇闪光的梨花,酷似那江上的朵朵雪浪,只觉得自己置身在梨花海里。雪白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微风拂过,宛如玉女翩翩起舞。静止观赏,一朵紧挨着一朵的梨花儿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脸庞,不惧不躁,落落大方,让人们尽情欣赏。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梨花的香甜气息,沁入肺腑,使人像喝醉了醇酒,轻飘飘,晕乎乎的。那就干脆席地而坐,在花海里,枕着暖阳小憩一会儿,醒来后,一定会带着一身花瓣,沁着一身花香。
尽兴于梨花海游览时,别忘了俯身寻找梨树下生长的梨花菇,它可是正宗的山珍。看梨花那是神与心的精神丰足,吃圆鼓鼓、白嫩嫩的梨花菇是给味蕾极大的满足,这才算的上不虚此行呢!
我一直以为,在所有树木的花朵中,梨花是最耐看的,也是最有神韵的。在莱山,桃红杏白翠柳含烟,都抵不过对梨花的期待,期待一种与世无争的精神。
如果说七甲莱山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那春天的梨花则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眷恋,而那山中浑然天成的“八大景观”与神秘传说,便是书中一夕雄伟壮观奇妙绝伦的梦境。
莱山主峰海拔有619米,历史上曾与泰山、华山等名山齐名。《史记·武帝本纪》记载:“天下名山有八,一为莱山。”《汉书·地理志》称:莱山又名莱阴山。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东巡曾两次登临莱山祭祀。汉武帝、宣帝也都曾礼拜过莱山。《史记·封禅书》有确切记载:“齐有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小时候,我常听长辈讲起莱山的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来到莱山,见山势雄伟,直刺蓝天,一时兴发,挥起神鞭欲将其赶往北海。但连击3鞭,莱山竟一动不动。秦始皇火冒三丈,用尽平生之力又狠击18鞭、轻打72鞭,莱山立即被打出了18大夼、72山涧,但整座山峰仍巍然屹立。秦始皇身疲力竭,收鞭坐地,仰天长叹:“懒山!懒山!”从此,此山被称为“懒山”,久之就叫成了“莱山”。
我总想着有一天,能亲身体验登上莱山之巅,感受“试登山顶望故乡,天奇地阔美卷长”的壮丽景致。
坐车一路颠簸,从七甲院下村直达莱山山脚。农忙季节,山间羊肠小道处处可见果农穿梭的身影,有摘苹果,有摘桃子,有秋收红薯的,丰收景致如画般赏心悦目。
先观看了处在山下的八景之一“真定寺古桥”。清《登州府志》载: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至此,二黑虎挡路,马莫敢过,黑虎禅师呵之,虎去。因问东征之事,禅师曰:决胜。果凯旋。遂为该寺赐名“真定寺”。如今,庙宇祠堂早已经被农田覆盖,只留下依稀可见的古桥身影,下面有一水池,桥身滴落水珠于池中,“叮咚,叮咚”清晰回响,似乎在转述那段神秘而又新奇的古老传说。
与古桥向西而立,是一口古井,用水泥圈立,名曰“扳倒井”。因为时间久远,有人相传是李世民,也有人相传是戚继光路经此地留下的一口老井。无论哪一种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口井的的确确历史久远,在干旱时解救村民吃水问题,给后人留下新奇传说,也给莱山奇景再次披上神秘外衣。
古井向北直行,踏着一条磨盘石铺成的小路,五十米开外,便是八景最神秘之“黑虎泉”。在真定寺周围有许多古洞,传说最大的洞里住着两只黑虎,常蹲伏洞口,为真定寺的禅师们守护平安。洞口不远处有一口泉水,取名“黑虎泉”。有山必有泉,这并不稀奇,可黑虎泉与众不同,它酷似一口向东倾倒的石井,泉水自“龙头”吐出,沿石壁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飞珠溅玉的水帘。经过修整,山上泉水倾斜缓流,吐纳着天真地秀,激溅着生命意蕴,穿过山间嶙峋怪石,抚摸灵韵花草树木,汇聚千百年神奇之灵气,流淌至此。那潺潺流水声似动听音乐,更像是赞美“何必奔向江海川,留下清甜供品赏”的天籁境界。
“黑虎泉”周边除了农田,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水池,由常年泉水汇聚而成,这个季节,虽然莲叶已经枯萎,但清澈见底的水池里仍能看见一些鱼儿在游动,这便是“春有仙草灵动,夏有莲花羞月,秋有鱼儿戏水,冬有雪踏鸟至”的“莲池毓秀”美景。
正对着“莲池毓秀”的一座次山峰,虽距离很远,但山峰主体之间有两条上下平行分布、清晰可见的沟痕,酷似双轮马车车轮碾成的车辙。这便是传说中的“仙人车辙”。这里面的典故跟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有关。虽只是传说,倒也给那些文人墨客留下很多描绘想象空间,让莱山更加神秘。
沿着一块小小的盆地前行,四周丘陵环抱,当中横卧着一段残存的旧城墙,断断续续的城垛,隐约勾画出了一座古城的轮廓,这便是众多学者公认的莱国故都——归城遗址。仰视那高大的城墙,历经数千年风雨依旧巍然屹立,依稀可见古都城的雄姿,令人感叹岁月沧桑,文史流光。
“去看蓬莱八大景,不如莱山看虎影”,莱山有奇景“虎影石”。远远地看到莱山上有一块石头,很像一头威猛的老虎,昂首挺立。随着阳光的移动,上午,这只猛虎形似昂首向山。下午,又像阔步下山,所以,又被称为“上山虎”“下山虎”。
通过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很快就到了莱山月主祠遗址。
据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黄县时,隆重地祭祀了莱山月主神,并在山之北麓修筑了月主祠,全称“延光月主真君祠”。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途经莱山,亲自登山祭祀月主神许愿:“如东征获胜,必重塑金身。”后果然凯旋,随即命军师徐茂公监工重建,将秦代月主祠由莱山之上迁到半山腰。到明朝时,月主祠已倾倒颓坍。黄县士绅们曾集资进行过重修,并在祠内立有一座“明重修莱山月主真君祠碑”。此碑已不复存在。
几千年来,莱山月主祠一直受到当地人民的尊崇祭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庙会日,周围百姓便云集祠内进香看戏。每逢岁旱,当地官员和百姓在月主祠和行宫前设坛祈雨,武将出征也多到此拜祷辞行。齐国祭祀月主的莱山之麓,在当今“祭月”古风犹存。最近几年的八月十五“仲秋夜”,莱山历史文化爱好者、莱山游子齐聚当地的“莱山书院”,演绎着传统风格的祭月礼仪。
在月主祠遗址上,如今变成了一片果园。果农正在锄地,他告诉我们,经常在深耕土地时会挖掘出一些秦砖汉瓦,他说莱山属于风水宝地,月神保佑,山水养人。
摄影/王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