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0日讯 “看,这是我做的‘天兽御’尊!”“哇,你做得可真像!”近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四年级的少先队员们走进武汉经开区博物馆,近距离参观于元宵节“回家”的国宝文物,感受文物魅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学生在美术课上复刻历史文物。
为让队员们对参观的文物有初步的认识,在美术课上,由美术老师带领队员们进行手工制作,复刻文物模样。待老师对制作过程进行示范讲解后,队员们根据所呈现的图片和自己提前查阅的文物资料,纷纷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个个自制版的“天兽御”尊便诞生了。队员们争先恐后地向同桌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叫“天兽御”尊?真正的文物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带着这些疑问,少先队员们来到了区博物馆,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场馆探秘,揭开文物神秘的面纱。
学生在美术课上复刻历史文物。
进入场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件镇馆之宝:汉阳人头盖骨化石和“天兽御”尊。当听到讲解员说到汉阳人头盖骨化石的年代距今约1~5万年,并且是长江沿岸武汉区域第一次发现年份最远的人类头骨时,队员们大吃一惊。“5万年,那是多么漫长悠久的岁月呀!这个文物可真是太让人震撼了!”一名队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同时在研学任务单上记录下这些关键信息。
孩子们带着任务单走进博物馆研学。
“‘天兽御’尊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讲解员提问到,队员们纷纷回答:“古代人喝酒的。”可是这一答案却并不十分正确。原来这是商代晚期宫廷盛典的御酒礼器,全身花纹精美,至今保存完整,显示出古代人极高的工艺水平。“原来这些几千年前的宝贵文物竟然就在我的家乡,离我们这么近,我们家乡可真是了不起!”401班的廖雨晴不禁自豪地讲道。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队员们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惊叹于家乡灿若繁星的文化硕果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悠远,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孩子们带着任务单走进博物馆研学。
洪山小学校长叶丹说:“走进博物馆,你会看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等待着被了解被传播,这是一种无形却有力量的学科资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复刻文物,去了解资料,去探索记录。这种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以及获得的学习成果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也是多学科融合进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未来,洪山小学将继续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贯彻体验教育的理念,发挥多方主体协同育人的功能,带领孩子们探索更多的未知!
(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张彤 曹远光)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